爱迪生发明留声机之前,音乐只存在于交响乐团、歌剧院、当地民俗舞会和周日教堂的 唱诗班,人们想欣赏音乐,就只有亲临现场。 爱迪生本以为人们会用自己的发明进行听写, 从而提高写作水平,没想到却是听音乐。那 时,坐在家里听唱片这种现代人习以为常的 事,在那个年代不啻天方夜谭。19世纪,美国高产作曲家斯蒂芬·福斯特(Stephen Foster)的民歌十分流行。在当时,虽然人们很少有机会亲临现场欣赏专业人士演绎福斯特 的作品,但《康城赛马歌》(Camptown Races)和《我的肯塔基故乡》(My Old Kentucky Home)这两首歌在美国却是家喻户晓。这是因为它的演奏很简单,一架钢琴、一 把吉他,甚至轻声哼唱便足以重现其音容。这 种类型的歌曲又被称作轻音乐(parlour music),是一种介于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的通俗音乐,曲子通常写在活页乐谱上,朗朗上口,非专业人士也能诠释得很好。 留声机的发明让人们足不出户也能欣赏美 好的音乐。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乐于见到这 一点。1908年,约翰·菲利普·索萨(John Philip Sousa)发表了一篇相当精彩的论文 ——《机械音乐的威胁》(The Menace of Mechanical Music),宣称如果人们不再身临其境地去聆听音乐,音乐将会死亡。“音乐让我们感受着这个世界上一切最美的事物。” 索 萨写道,“让我们将音乐从机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吧。机器发出的声音枯燥乏味、没有灵魂、没有欢乐、没有激情,而激情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独有的馈赠。”索萨的忧心忡忡没能阻挡技术改变生活的脚步。录音市场蓬勃发展,但同时也给音乐创作带来了新的枷锁。 当播放唱片的时候,无论是78转/每分钟的留声机,还是其45转/分钟的升级版,每一 面都只能放送三分钟左右。因此,20世纪初的 流行歌曲的长度往往不到三分钟,以确保收音 机和自动点唱机能顺利播放。
●YouTube这样的影音平台创作者和用户不再受到过去的种种限制 我们对音乐的定义受到了来自几个方面的 影响:所涉及时代的技术设备,制作成本,发 行成本。如果我们把音乐定义为“时长约三分 钟、可以不断重复的一种听觉体验”,这背后 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这恰恰就是欣赏音乐最理想的方式,还是由于我们摆脱不了百年前 的技术限制做出的无可奈何的选择?答案尚无定论。今天,在
YouTube这样的影音平台,创作者和用户不再受到过去的种种限制,技术再一次改变了我们体验音乐的方式。20世纪80年 代,MTV流行起来,于是人们悟到一个道理, 音乐所涉及的视觉体验和听觉体验不可分割。网络视频继承并发扬了这一洞见。但是,如果仅仅把数字时代的音乐变革归纳为MV从电视走向互联网,那就太过简化和笼统了。21世纪, 我们制作和推广音乐的方式,还将观众从被动的体验者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