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YouTube上传掀起波澜的视频需要一定的传播技巧

Youtube官网资讯:

  在21世纪,我们可以用自己随身携带的摄像头拍下发生在身边的奇闻逸事。但你可能有所不知,其实有些摄像头是不需要随身携带的。例如在俄罗斯,行车记录仪非常流行,几乎每车必备。有了它们,谨慎的驾驶员就可以提防乱开罚单的腐败执行人员或者故意碰瓷的骗子。不仅如此,通过这些行车记录仪,世界各地的人不仅可以看到发生在莫斯科马路上的奇闻逸事,还可以目睹发生在西伯利亚地区乡村小道旁的自然奇观。要在以往,恐怕只有生活在那里的极少数人才能有幸见到流星撞地球这样稀罕的自然事件。行车记录仪、手机、安保探头,甚至植入我们眼镜镜片的摄像头……虽然,这些高科技因为侵犯了人们的隐私而引发了一连串争议(很可能未来几十年都不会有定论),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人们的容忍度也在慢慢提高。就拿一些世界盛事来说,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摄像机应该从多个角度拍下画面,并且分享给全世界的人。但是一心指望把视频上传到YouTube就能在互联网掀起波澜,这可能只是一种妄想。要想让某个视频走出你的社交媒体,进而被整个互联网分享,你还需要一定的传播技巧。

  用户想要让自己拍下的视频直击观众的心灵、在互联网引起轩然大波,那么首先,这个视频就必须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如何做到这一点?如何扩大普通老百姓手中视频的影响力?这一方面,专业的新闻挖掘记者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在验证视频真实性的同时,也能帮助观众理解视频拍摄的背景。如果没有第三方的参与,很多热门视频很可能不会进入我们的视野。如果没有第三方提供背景知识,例如,某个视频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拍的,拍摄者的动机是什么,我们便很难抓到视频的意义和精髓。“新闻挖掘记者在这些视频中扮演的角色,类似于编辑在新闻中扮演的角色。”奥利维亚告诉我,“普通老百姓拍摄的视频是原始的、未经过加工的,它们的真实性有待验证,它们的拍摄背景有待解释。也就是说,这些视频也是需要编辑的。”

  YouTube和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很紧张

  爱尔兰人大卫·克林奇(David Clinch)在CNN工作了20多年。2010年,他成为CNN亚特兰大总部的高级国际新闻编辑。克林奇和新闻界的其他同事注意到了互联网在新闻发布以及新闻搜集方面的巨大潜力,也就是他所谓的“社交媒体的起义”。这场起义在2010年1月达到高潮。当时,一场7级地震袭击了海地,夺去了超过15万海地人的生命。“当时,人们对互联网的关注胜过以往任何时候。所有的媒体都在互联网上——YouTube以及其他平台——搜寻地震实况。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些棘手的问题,例如,网上流传的相关视频是否真实,版权又归谁所有。”克林奇告诉我,“对互联网来说,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混乱的时代。”记者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无数海地地震的相关视频,但是没有人知道如何验证这些视频的真实性。“视频的作者和最终观看视频的网民之间存在层层屏障,以致验证视频的真实性难上加难。”克林奇回忆道,“CNN和其他很多媒体经常尴尬地发现,那些自称自己就是目击者的人其实根本就不在事发现场。”

  为了解决这一混乱局面,每拿到一个视频,克林奇会问如下三个问题:(1)这个视频是真的吗?(2)视频的版权归谁?(3)媒体有权使用视频吗?2010年初,如何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还没有一套标准程序,所以每当新闻工作室争相报道某一热点时,混乱便不可避免。那时,YouTube和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很紧张,后者担心前者会抢走自己的赞助商,导致整个产业没落。然而,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事实上,各种大事的发生在两者之间建立了一种共生关系。但是,由于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基础设备方面的差别实在太大,即便共生,矛盾也实在无法消除。为什么会这样?因为,YouTube的主要目的是接收并呈现视频,平台并没有一个编辑团队核查视频真实与否。而传统媒体则拥有完整而又庞大的编辑团队,不仅会追踪视频来源,还经常会派记者去现场报道,新闻视频发布之前还得走完全套内部流程。YouTube等新兴媒体的出现迫使传统媒体来到一个转型端口。

YouTube视频的在上传掀起波澜需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