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官网资讯:
舞蹈老师蒂安奈·金(Tianne King)在教课时发现,学生的目光经常不自觉地被她两岁的女儿希文·金(Heaven King)吸引。原来,当妈妈在教课时,小希文便在一旁边看边学,并由此掌握了所有的舞蹈动作。后来,蒂安奈开始在她的YouTube频道发布和女儿一起跳舞的视频。网友和她的学生一样,也特别爱看小希文跳舞。这些视频越来越受欢迎,母女俩甚至受着名脱口秀主持人艾伦·德詹尼斯之邀,在《艾伦秀》秀了一把舞艺。这个视频在网上的浏览量近一亿次。但说起蒂安奈和小希文在流行文化中真正值得称道的一笔,则是几年后与亚特兰大一位17岁说唱歌手里奇·霍克(Ricky Hawk)的合作。
霍克还在读高中的时候便因能歌善舞而小有名气。2015年1月,他和制作人发行了单曲《看我跳舞》[Watch Me (Whip / Nae Nae)],歌词涉及很多舞蹈动作的名称,比如,歌词当中的Whip和Nae Nae在英语俚语中都是嘻哈舞步的意思。霍克用艺名Silentó发行了这首单曲,与其他歌手的惯例不同,此后长达6个月的时间,他都没有为这首歌制作MV。其实,他也完全不需要亲自上场,因为网友已经为他制作了无数个版本。
原来,霍克以独立发行人的身份和舞蹈网站DanceOn一起,推出了活动“#看我在DanceOn跳舞”(#WatchMeDanceOn)。DanceOn成立于2012年,由活跃在YouTube上的1200位舞者联合建立。这一活动号召网友根据霍克的单曲录制自己的舞蹈视频。很快,这首歌蹿红了,无数专业舞者和草根人士纷纷加入制作大军,他们创作的视频吸引了数以亿计的浏览量。2015年6月,霍克和他的团队终于发布了这首单曲的官方MV,摘录了很多网友创作的舞蹈视频片段,其中就包括当时已经5岁的小希文,她的舞蹈是妈妈为她特意编排的。小希文还出现在霍克的片段里,和他一起热舞。最终,母女俩的合作作品成为2015年YouTube最热门的视频之一。一年之后,霍克公司发行的官方MV在浏览量超10亿次的视频排行榜中仅仅名列第29位。不过,霍克认为,这首歌的流行的确离不开DanceOn的活动,网友的作品使这首歌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不再是一首默默无闻的嘻哈舞曲。
像Youtube这样的网络平台将传统艺术推向新高度
尽管舞蹈类的娱乐形式在主流媒体上早已占据一席之地,但是YouTube这样的网络平台似乎将这种艺术形式推向了新的高度。为什么?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秀出自己的舞步,随后被其他网友分享、模仿、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平台上的竞争程度相较于传统媒体其实更加白热化,只有真正有才华的人才能从竞争当中脱颖而出。更为重要的是,像YouTube这样的网站让我们与流行音乐互动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更积极主动。“#看我在DanceOn跳舞”及其衍生出来的一系列文化艺术成果便是很好的例证。在视频时代,一支欢快的流行舞蹈不仅可以使歌迷以一种更加积极的互动方式融入一首新发布的歌曲,它们还真正打响了歌曲的知名度。
2011年,欧美流行音乐排行榜的龙头老大《公告牌》(Billboard)针对YouTube推出了一个排行榜。2013年2月,《公告牌》又将YouTube的流媒体数据引入其着名的百强单曲榜。这一举动意味着百年老牌音乐排行榜也不得不重视影响力日益增大的流媒体,在衡量歌曲的受欢迎程度时,将其在网络空间的反响也纳入考量标准。
时间倒回到2013年2月的前几个星期,19岁的大学生、YouTube红人“肮脏的弗兰克”(Filthy Frank)和几个朋友在一块儿玩,其中一人开始播放一首舞曲,创作者是纽约布鲁克林某个不知名的DJ。当节拍响起的时候,几个人开始随着音乐疯狂摇摆。于是,弗兰克想制作一个视频重现当时的场景。画面里,他们全都身着五颜六色的连体紧身衣。澳大利亚一群年轻的滑板运动员看到这个视频后不久,便制作了一个新版本。第一个镜头里,一个戴着摩托车头盔的人站在房子中间,向前抽送着臀部,而其他人则坐在周围,静静地看着他表演。突然,节拍响起,镜头跳转,一个只穿内衣的人正在跳舞,还有一个人站在一把椅子上甩动他的屁股。一时间,全世界的人都开始模仿这段舞蹈,这就是席卷全球的“哈林摇”(Harlem Shake)。罗恩·埃里克森(Rawn Erickson,迪士尼公司旗下Maker Studios的创始人之一)和他的同事,也录制了一个“哈林摇”视频,拍摄地点选在洛杉矶公司的巨大办公室里。为了搞怪,罗恩用塑料袋和胶带把一个同事五花大绑,此人随着音乐的扭动看上去格外令人不适。一个星期后,几乎每家硅谷的公司都有了自己的“哈林摇”视频,其舞蹈动作一个比一个“不堪入目”。
“哈林摇”在YouTube爆火席卷全球
“哈林摇”在YouTube爆火,我也成为它的观众(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绝大部分的人跳的都不是正宗的“哈林摇”,这让我的纽约同胞有些失望)。到2013年2月中旬,每天会出现一万个“哈林摇”视频,参与者包括大学的游泳队、陆军和海军军官学校的学生,还有婚礼派对上的来宾。乐队“马特和金”(Matt and Kim)在他们的演唱会上和粉丝一起贡献了一个“哈林摇”视频。最受欢迎的版本由挪威军队的一群军人拍摄,它的观看次数已经破亿。就连迈阿密热火队球星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德怀恩·韦德(Dwayne Wade)连同其他队员也来凑热闹,在球队的更衣室拍了一段“哈林摇”。每一个大洲都被卷入了“哈林摇”的热潮(有一个视频拍摄于南极洲沿岸的南冰洋,姑且把它划分到南极洲吧)。还有人因为拍摄“哈林摇”视频丢掉了工作,一群矿工因为拍摄视频违反了安全生产协议,被起诉了。截至目前,YouTube上已经有超过200万个“哈林摇”视频,累计观看次数30多亿。
对整件事情感到最莫名震惊的人恐怕就是“哈林摇”的原曲作者、布鲁克林的那位DJ——鲍尔,真名哈里·罗德里格斯(Harry Rodrigues)。他23岁,是一位迷幻风格音乐制作人。鲍尔在其位于威廉斯堡的公寓里创作了这首曲子,他将这次创作形容为一次“愉快的意外”,之后把它发布到网上。随后,美国着名说唱歌手、DJ、制作人迪波洛(Diplo)的唱片公司Mad Decent买下这首曲子的版权,它在一些特定人群中火了一把。这首舞曲只有两句歌词,其中的一句便是“跟我一起‘哈林摇’”。它的曲调选录自说唱乐队Plastic Little10年前的一首老歌,鲍尔想不通为什么这句歌词能像圣旨一样,让无数人跟着音乐“哈林摇”。虽然鲍尔是舞曲作者,但他却拒绝“哈林摇”,他不想靠这种方式走红,他也不上节目《早安美国》。“现在,我总算体会到作为一首爆红网络歌曲的作者是什么滋味了。说实话,这鬼经历我再也不想有第二次了。”鲍尔在接受小众音乐网站Pitchfork的采访时说。
虽然鲍尔不想搭乘“哈林摇”的顺风车,但这并不能阻止“哈林摇”前行——《公告牌》发布YouTube百强单曲榜的当日,他的作品便出现在榜首,这使鲍尔成为《公告牌》史上第一位不被大众熟悉的榜首艺术家。这首歌在榜单上停留了整整36周。《公告牌》杂志的编辑部主任比尔·韦尔德在公司声明中说:“如今,流行的定义随时都在改变。”为了更好地判断何为流行,《公告牌》才将流媒体数据引入排行榜,然而就在第一个星期,它就揭示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人们与音乐之间的互动,已经改变了流行的定义。
无论是《看我跳舞》,还是《哈林摇》,它们的走红并不在于歌曲本身,而是它们引发的观众和歌曲之间的互动。与其说它们是歌曲,还不如说它们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粉丝可以在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这种流行文化趋势向我们透露了什么?视频在我们和音乐互动的过程中,看似微不足道,其实潜力巨大。我们正在创造新的音乐体验(也许同时也在回归原始的音乐体验)。在这种体验中,跟着歌曲唱歌或跳舞已成为核心环节,不再是人们欣赏音乐时的助兴。今天,全世界最红的明星们也开始利用互联网,发布视频、分享图片、和粉丝对话,并将这种体验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
YouTube的让我们方式与流行音乐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