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 欢迎回到我的频道
我是主持人硅谷大舅
那今天我们有一个特殊嘉宾
是谁呢?
是我们谷歌的新任产品经理Elena
Elena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大家好
我叫Elena
我现在在谷歌做产品经理,是Joe的同事
Elena她有一个非常传奇的一个人生经历
那今天就跟大家做个分享
她曾经是香港的投资银行家
要跨越了整个太平洋
来到硅谷,成为谷歌的一个产品经理
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生的心路历程呢?
今天就来给大家做这样一个分享
那么在接下来几周呢
Elena会跟大家分享这么几个过程
首先呢
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她的人生心路历程
然后呢,会分享一下
当时她具体是怎么从一个投资银行家,转成一个谷歌产品经理的
最后呢,她还会跟大家分享她的很多的人生心法和三观
以及各种各样脑洞
那今天我们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下
就是你的一个人生历程
能不能说一下,比如你在哪里出生
哪里长大呀
嗯
我是安徽芜湖市出生的
然后我在十岁的时候
小学六年级去到了福州
然后在湖州长到18岁读大学
那个时候就被香港大学录取
学了经济金融系
然后在香港读完本科之后
又继续在香港工作,做投资银行
你高中是什么样的一个学生?
除了学习之外有别的爱好吗?
我高中花挺多时间学习
但是相对来说学习还算是比较轻松的
所以我也参与了不少的课外活动
做的比较多的是音乐类的
比如说合唱团
然后还有做指挥
还会弹琴
就是有意思
就非常擅长音乐等各方面的一些东西
对,个人比较喜欢
那你当时为什么选择去了香港啊
当时觉得香港会是一个比较开放
然后又比较国际化的一个亚洲城市
而且当时在香港大学面试过程中,也很有幸拿到了全额奖学金
所以就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免费的,羡慕羡慕
所以就这样选择去香港吧
那个时候对香港其实了解非常少
而且老实说我在高中的时候没有去过香港
所以第一次去到香港大学报到的时候
发现那个人行道非常狭窄
只有一个人你一身才能过去
如果当对面有一个人过来的话
得两个人这样侧着走过去
当时还很有冲击
当时有没有受到什么文化上的冲击?
比如不会讲粤语等等的
当时香港大学还是三年的学制
我在浙江大学先做了一年的委培学习
然后那个时候就知道在香港要说粤语
即使你说普通话和英语也可以
但是为了更好的融入嘛
还是希望能够用本地语言沟通
于是当时就看很多TVB学粤语
虽然学的,怎么说呢
也是“麻麻得”啦
够用就好,去到香港
然后就会去点些烧鸭饭啊
这种比较简单的对话,很有意思
这个文化融合
你当时是在入学的时候,就要选择金融这个专业吗?
我当时是在录取的时候就已经选定了专业的
但是后来我发现
其实到了入学了以后呢
第一年过程中 你其实都可以转
在本系转,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太多的障碍的
如果要跨系的话
其实也是很容易
因此在你入学之后呢
就选择了金融学这个专业
当时为什么选这个专业呢
当时我是从自身出发的
因为我本身是一个数理能力比较强
从小做奥赛
所以对数字啊计算都比较敏感
所以就觉得以后的工作呢
或者选的专业都能有比较量化的一面
但后来我又发现自己
其实如果要学基础数学、基础物理这种特别理论化的东西
和人打交道比较少的
我可能又没有办法发挥自己比较有亲和力呀
喜欢和人沟通的这一面
于是就找到金融学
一方面
你又需要数字
一方面,也需要人文
我觉得是一个比较好的一个结合
哎
那我们从现在角度来说
你后来若干年后成为了一个谷歌产品经理
那你觉得当时在金融学学的东西
现在还有用吗
其实还是很多可以通用的地方
首先从软实力来讲的话,有很多我在投行和在大学的时候打基础的
比如说, Business Acumen
你对商业的敏锐度
然后理解
然后再加上你在日常工作中一些专业素养吧
比如说,如何和同事沟通
不管说在语言上,还是文字上、书面上、写文档等,这些沟通的方式其实都是很好的学习
再加上我刚也提到
就说在模型这一块其实还是很重要的
不管你以后是做各行各业
你都需要确定
你做的这个东西在商业上,逻辑上是行得通的
然后会有市场
然后就说成本和收入,ROI是可以正向的
所以做一些商业决策的时候,还是会回归到在大学学的一些东西
嗯
挺好的
然后呢
据我所知
几个大的投资银行
如果你能够去那边工作
是一个挺难的一件事情
应该竞争性是比较大的吧
当年你是怎么能够脱颖而出
在这么多的学生里面
被著名投行所录取的呢?
当年投行的竞争和现在其实也不太一样了
当年还算是相对简单的
我也觉得是非常的幸运
在当年
我在准备投行面试的时候
一是他其实非常看重你在本科的学术的素养
比如说你的绩点
你在学校参加一些活动啊
你的领导力啊等等,可能是跟学校研究生院录取看的标准其实也比较相似
然后,剩下的一块就是看你的专业能力了
比如他会问你一些金融类的问题啊
会计的问题啊
看你在那些,我们叫technical(技术类)
这些问题上面能够回答了多少
最后他会看你跟投行的这种风格是否匹配
比如说你是不是叫干练
是不是结果导向
然后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会说,可能遇到很大的压力呀
需要你去多任务处理的时候
就可能没有办法
处理好比较忙碌的工作
所以看你这个人有多么有弹性
然后抗压能力有多强
所以,我基本上总结一下
就是说
第一,Elena你当时学习特别好,学神
第二,专业课特别好
对吧
会计等等学得特别好
第三个要非常强的
干练,有很强的抗压能力
所以说你就被他们录取了
可以大概这么概括
明白
我听说投行还是比较辛苦的
在工作的时长是很长的
能给我解释一下到底有多辛苦吗?
当时真的还是挺辛苦的
我也挺惊讶的
不过因为是刚刚开始工作嘛
所以有很多东西要先学习
然后学习曲线很陡
然后每天都很开心
每天都有进步
但是如果要看工作时长的话
可能每个星期至少在七八十个小时以上
比较忙的时候可能有到一百个小时
所以,一个星期168个小时嘛
所以除去睡觉
睡觉的时间之外
你可能都在工作了
这个可能持续了一两年
到后面。
可能你升职后开始做一些管理岗位的时候
工作时长就降下来了,但压力还在那里
明白,这个时候
我们就要回想起来
我们这个频道是关于产品经理的一个频道,我们再讲讲投资银行家到产品经理的这样一个转换
那这就很重要了
你当时是怎么想到
我要去美国,去硅谷,去谷歌做一个产品经理的呢
嗯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回过头来看呢
乔布斯当年说过啊
当你往前看的时候,其实都是非常的迷茫
等着你往回看的时候
你就发现所有的点都连在了一起
我觉得当年我没有那么一步到位
我只是觉得,我在投行做的工作虽然很有意思
但是因为是按照项目制的嘛
我做这个项目六个月
一年时间,做完了以后
我又到了下一个项目
之间其实没有所谓的
我希望是能专门负责一块事情
前后有持续性的
年复一年,我都可以跟踪它
就像你的一个小宝贝一样,看它不断的成长
年复一年的,让它做的更好
对,我觉得不仅是说
ownership这一件事情
还有说,你在打磨同一个领域的时候
有一些学习上指数级的增长
相当于说你不断的在转换内容
你每次都是做新的东西
能认识事物的深度
只能这么多
然后每次都重复
然后你有很多的广度
在职业初期这是非常好的
但是等到你职业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时候
你希望能够有深度了
然后是个深度
是建立在一个领域生根
然后你的增长是指数级的
而不只是像原来累计的这种线性的增长
你刚刚讲的是从职业发展的一个角度来说
从另外个角度来说
你觉得做投资银行家
和做一个产品经理,给你带来的人生的意义
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嗯,人生的意义
这是个很好很好的问题
我觉得我这个人是比较在乎对他人的影响
特别是在个人层面的
我需要一些比较直接的,看的到的影响力
比如说我现在在谷歌做产品经理
我也是做一些
比如说消费端的,而没有首选去做企业端
原来我的基本客户
都是大公司吧
所以我会知道我做的东西对这样的企业非常有帮助
但是我没有办法跟这个企业里面的员工进行沟通
然后发现我做的事情对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质变
而如果我现在做一个2C的产品经理的话
我知道我的产品一旦发布出去
就会有千千万万的消费者在用
并且他们会因为我做的产品,有直接的生活上面的改变
所以我是期待能够有这样子的一个转型
所以当时就很明确
想离开这个金融行业
因为它更多的是比较间接的一个对社会的贡献
到一个更直接就是做产业
做一些运营相关的岗位
然后当时其实一开始没有特别明确
说我到底是要做哪一个细分领域
是产品啊
还是技术啊
市场啊
其实当时没有特别清晰的一个理解
因为做金融的同学可能都知道,我们是一个非常专业化的领域
而不像是在单位、企业里面
它有不同的职能部门
然后大家互相合作很紧密
大家也都知道自己的职能是什么
但我们当时,我们叫做Professional Services
我们这个公司里所有的人都是乙方
然后都是按项目制,每个人的职能都是一样的
提供服务,而且服务的内容也是既定好的
所以其实我当时没有机会去接触不同的职能部门做的是什么事情
所以我只知道说我想踏踏实实做一件实在的事情
然后第二步才是去看
我到底是想要做什么样的部门
那你当时是怎么决定要去做产品这件事情的呢
我当时离开投行之后呢
有一个机会,是去国内的一家创业公司去做Chief of staff
这样的一个岗位,当时选择这个职位
也是希望能够用一个比较俯瞰的视角,去和公司不同的岗位都能够有一些接触
然后理解自己在每个岗位里面的匹配程度
相当于是领导的战略助理
不敢说是战略助理吧
我们就是领导的助理
做一些比较支持性的工作
但是有一个比较好的视角去看企业的运作
于是当时有机会跟我刚提到的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去合作
然后观察
然后慢慢发现
产品这件事情其实是更适合我
而在所有的这些选项里面
于是当时就比较明确
是想要做产品经理
非常好的故事啊
那你当时为什么觉得产品经理是最适合你的职能呢
其实这还是很好玩的事情
因为当时我是在北京的一个创业公司
而大家可能也知道
在硅谷产品经理是有一个独特的价值的
大家会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领导性的一个岗位
但其实在国内
它跟所有的这个职能部门可能都是相似的
“产品狗”呗?
对,我们都是“产品狗”
当时其实并没有觉得产品这个东西有独特的光环
所以不是因为光环被吸引到
更多的是,产品经理要求你又有宏观性的战略的眼光
又需要你有注重细节的这个能力
这个跟我以前在投行的工作性质非常相似
我一方面白天跟CEO们开会
晚上回家画一个PPT
然后这个PPT需要非常细节
把每一个细节
每一个数据
每一个标点符号都画对了
然后我就发现这个技能层面,很有意思
然后第二个就说,我发现产品
其实它既需要你有一些人文艺术能力
也需要有科学能力
你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
你需要非常的能够发散
然后可以有很强的脑暴的能力
然后另外一方面的话
你又需要有很强的量化能力
你是要看数据,数据分析
然后就是你在人文领域
你要对用户有所谓的同理心
另外一方面
你又要用非常客观的数据分析能力
这个跟我当年选金融
其实是很相似
又是文科生又是理科生
然后,最后就是我发现产品是一个非常跨职能一个职位
因为它其实又要跟技术打交道
又要跟设计
还有公司里面其他的部门
非常多元化
然后我觉得这个跟我以前在投行做的工作也很相似
我们以前做的项目有不同的中介机构
然后公司内部也有不同的职能部门
因为我们是前台业务部门
所以我们需要牵头
那就是非常相似的一种工作模式
和比如说技术相比
它可能更相当于和我以前的工作更相似吧
当然
它其实有很多很多的之间的不同
当然不同了
你是个投行的时候
你可以虐一下你下游的供应商,对吧?
做产品经理,你谁都虐不了,大家都可以虐你
对,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综合比较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岗位
而且对我这个人性格也比较匹配
再加上跟我原来工作的也有一定的相似程度
于是就选择了做产品吧
那你在北京做产品,后来怎么就选择要到硅谷来的呢?
当时我同步啊
也在申请MBA,然后有幸拿到了我的梦校
斯坦福商学院的录取
我这边补充一下,斯坦福的MBA是很难申请的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
你们这届,从中国大陆来的可能只有个位数的中国人
然后每年在香港都是就一个人
所以概率非常低
然后我算是香港的这个
唯一代表
我到现在都觉得自己很幸运吧
有这个机会能够来到硅谷
那首先是你当时为什么选择申请MBA,到这个地方来
以及这个之后
你为什么要选择在硅谷做产品经理呢
这有两部分的问题啊
第一部分是为什么要来美国读MBA
当时我申请,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希望能够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探索自己
然后探索这个大千世界吧
就是相信有很多东西,之前自己第一份工作
或者说一开始在做投行这几份工作的时候
都没有太多时间去探索
另外就是我相信在美国市场有很多不同的角度
可以启发我,和我当时在香港和更多的时间
在大陆看到的东西可能会有不同纬度吧
就是另外一个新的维度
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一个经历,能够帮助我打开思路
测试一些原来自己的假设
的确有很多新的体验
然后最后让我发现
哎
其实在硅谷有一群独特的人,就是大神们,就像Joe这样的产品经理啊
当时就觉得眼前一亮
哎
这个和我当时在国内理解到的产品,其实还挺不一样的
所以觉得学到很多时候,确定在硅谷这一块很有活力
很有朝气的地方
我可能可以在接下来的这个阶段,更加速的来提高我的这个职业的能力
嗯
然后你后来呢
就成功的登录到谷歌,成为谷歌的产品经理
那我们今天时间就快到了
在下一期节目里面
我们会下钻到这个具体的时间里面去
你的两年的MBA生涯怎么样准备
最后成功的成为谷歌这个产品经理
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过一个挑战、机遇
甚至在里面自己的这样一个奋斗的过程
那么我们下一节目就会专门讲这一点
也就是说,是Elena的职业分享
好,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大家千万不要错过了!
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