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hotoshop内针对影像进行锐利化分为两种方式|Youtube官网(@电脑教室)频道



哈啰,大家好
在今天的Photoshop 教学中
我打算跟大家聊一个在影像处理中常见的问题
就是我们有没有办法将一个
看起来模糊的影像变得比较清晰一点呢?

或着以 Photoshop 的术语来说
就是把影像变得更「锐利」一点?

好,在 Photoshop 内如果我们要
针对影像进行锐利化
基本上可分为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直接使用 Photoshop 的滤镜工具
第二种是采用混合模式的概念来进行合成
那我个人认为在大多数的情况之中
Photoshop 的滤镜就可以产生还不错的效果
因此在本集的影片中
我打算直接针对 Photoshop
所有的锐利化滤镜做一个比较与分析
让大家能够明白这些滤镜的基本操作
以及它们在使用上的限制
首先我们可以来了解一下
「锐利化」的概念到底是什么?

我以这张图片来做个简单的示范
我首先使用放大镜工具
来将这张影像拉到非常近
使大家可以观察到这张影像中的每一个像素
我们很容易看得出来
某些相邻的像素在外观上没有任何差异
某些相邻的像素在外观上没有任何差异
而有些相邻像素的颜色、
明暗度差异就很明显
而所谓的「锐利化」
其实就是让 Photoshop 去寻找
这些差异较大的像素
也就是所谓的 Edge (边缘)
并且加强它们的明暗对比
使这些边缘变得更为突显
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一下
目前这张图片其实有两个边缘
右边的比较明显
而左侧的比较不明显
那我们不妨来试一下「锐利化滤镜」
可以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我去执行滤镜、锐利化
再点选「锐利化」
有看出来了吗?

Photoshop 在边缘的两侧
做了一些色彩和对比的调整
使这两个边缘变得比较清晰
我们可以再比较一次
这个是套用滤镜之前
这个是之后
好,我们来比较另外一个滤镜
所以我先点选「还原」来回到上一个步骤
如果你希望锐利化的效果能够更强一点
那你可以在刚才的选单中
执行「更锐利化」
那这两个边缘在外观上就更为突显了
我们同样来比较一下
这个是之前
这个是之后
你大概有发现这两个滤镜非常的单纯
没有任何的调整参数
我个人觉得这两个滤镜
很适合用在一些简单的文件
使文件中的文字可以变得清晰、更容易辨识
然而,在一般的数位相片当中
我们可能不希望「所有」带有
颜色差异的相邻像素都进行锐利化
像这样子的相片如果我们
去套用「更锐利化」滤镜
只会得到一个很夸张、不自然的效果
因此,在 Photoshop 中
还有一个有趣的滤镜叫做「锐利化边缘」
它的特点就是当影像在套用这个滤镜的时候
那些颜色较为类似的相邻像素会被「忽略」
只有颜色差异较大的相邻像素
才会被判定为「边缘」来进行锐利化
我把影像放大再来比较一次
这是套用之前
这是之后
你会发现左侧的线条在套用前、后
是没有任何变化的
我们可以试着将「锐利化边缘」滤镜
套用在刚才那张相片来进行比较
这个是原图
这个是「锐利化边缘」(留意轮廓的变化)
而这个是「更锐利化」滤镜
你会发现「锐利化边缘」的效果
比起「更锐利化」滤镜来说
会显得自然许多
如果要说到「锐利化边缘」有什么缺点的话
就是它和先前的两个滤镜一样
没有任何的操作面板和调整参数
因此一般来说
它也只适用于一些简单、快速的编修
而不适合用在专业的数位影像修图
而接下来我要介绍的这个滤镜
是一个历史悠久、实用度也很高的锐利化滤镜
叫做「遮色片锐利化调整」
而这个滤镜之所以实用
就是因为它有一个可以让你调整参数的面板
在这个面板之中
「总量」就代表了滤镜的强度
总量愈高,则边缘的对比也就愈强
而「强度」是指套用锐利化的大小范围
此数值愈高
则边缘两侧就会有愈多的像素会套用锐利化效果
「强度」这个数值通常会配合
图片的大小、解析度来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调整「强度」时
只要不影响图片的自然度就可以了
强度太高,会造成图片有点梦幻、超写实的感觉
最后,「临界值」是这个滤镜中非常重要的设定
因为 Photoshop 可以根据此数值的高低
来决定哪些像素要套用锐利化
哪一些不用
当临界值为 0 的时候
像素的筛选功能是关闭的
也就是「所有」的边缘都会套用锐利化的效果
而当你将临界值慢慢提高的时候
那些颜色较为相近的边缘
就会开始被滤镜排除在外
而不会进行锐利化
这比起先前介绍的锐利化滤镜来说
「遮色片锐利化调整」有了更高的自由度
那这边有个实用的小技巧
就是当我们在进行影像锐利化时
如果能事先将图层转换为「智慧型物件」
那也是一个很不错的习惯
为什么呢?

第一、当我们在套用锐利化滤镜的时候
智慧型物件可以保护你的原始影像
不被滤镜的功能所破坏
第二、当我们套用锐利化滤镜之后
如果之后需要修改滤镜参数
我们可以随时从图层面板中
对着滤镜名称按两下滑鼠左键
就可以再度叫出对话框来重新调整参数了
第三、转换为智慧型物件之后
图层的滤镜就会多出一个图层遮色片
因此我们可以针对影像的特定区域
来选择性的进行锐利化
如果你对于图层遮色片的原理
还不太清楚的话
我会建议你先去看一下本糸列教学影片中
介绍图层遮色片的那一集
再回来操作会比较得心应手喔
那以这张相片为例
如果我只希望针对蜜蜂进行锐利化
而忽略背景的花朵
那我可以点选滤镜的遮色片之后
先去执行:影像 > 调整 > 负片效果来关闭遮色片
接着再启用笔刷工具
前景色设为白色
来略为涂抹蜜蜂的身体
这样子就可以把锐利化的效果
局限在蜜蜂身上了
我们同样来进行比较一下
这个是锐利化之前
这个是之后
那在 Photoshop 中其实还有一个
升级版的「遮色片锐利化调整」滤镜
叫做「智慧型锐利化」
为了示范它的特别之处
我打算先用「选取工具」
框选这张图片的上半部
并且执行影像 > 调整 > 色相/饱和度
来将「明亮度」略为调低
按下「确定」按钮之后
我执行「取消选取」来关闭掉画面上的选取框
接着,我们来执行滤镜 > 锐利化 > 智慧型锐利化
基本上这个对话框的前三个参数
与「遮色片锐利化调整」是相同的
「总量」可以用来控制边缘的明暗对比
而「强度」可以用来控制锐利化的范围大小
至于「减少杂讯」则可以用过滤颜色相近的像素
也可以用来减少因为锐利化而产生的杂讯
至于底下的「阴影/亮部」区块
可以针对影像的暗部、亮部
进行锐利化的强弱调整
你可以注意一下画面中红圈的位置
如果我把「阴影」的淡化量提高
就可以减弱位于暗部的锐利化效果
而「亮部」淡化量的调整也是相同的概念
我拿先前的雕像图片来做个测试
你同样可以留意图中红圈的位置
来注意暗部、亮部的变化
首先我将「阴影淡化量」的数值提高
这样边缘的阴影就会变得比较浅
而如果提高「亮部」的淡化量
就可以减弱边缘的亮部强度
最后,「移除」选单可以让你
设定不同的锐利化演算方式
「高斯模糊」基本上就是
「遮色片锐利化调整」所采用的演算方法
而「镜头模糊」的锐利化效果
会比「高斯模糊」来得精确一些
我把画面拉近再看一次
这是「高斯模糊」
这是「镜头模糊」
至于「动态模糊」可以让你
指定套用锐利化的方向
譬如设为 0 度时
只有垂直的线条才会进行锐利化
而设为 90 度时
只有水平的线条才有锐利化
这个设定适合相片中有动态的主体
像是奔跑的人物、或是行驶中的汽车等等
好,那很多 Photoshop 初学者常会问到一个问题
就是一张拍坏的模糊相片
到底有没有办法救得回来呢?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可以
同样先回到这一类型的简单图片
就是如果我使用
「高斯模糊」滤镜来将它变模糊之后
我有没有办法再使用「锐利化」的滤镜
把它重新变回一条锐利的直线呢?

我们不妨试试看
如果我们叫出「遮色片锐利化调整」这个滤镜
你会发现不管我们
如何地去调整「总量」或「强度」
Photoshop 顶多只能加深模糊区域的色彩
而没有办法将它逆转为原先的清晰状态
因为说穿了
锐利化滤镜的运作逻辑就是找出边缘
然后加强它们的对比
如果边缘本身已经模糊掉了
那锐利化也只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那锐利化也只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那其实在前几年

Photoshop 有推出了一个叫做「防手震」的功能
当时曾经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新期望
但事后证明这个功能
也只能微幅改善模糊的轮廓线
而没有办法像魔法一样能够修复那些模糊的影像
那我用一张实际的相片来测试「防手震」滤镜
这个功能在刚执行的时候
Photoshop 会自动产生一个
分析区域来判断相片的模糊类型
并自动进行手震的改善
你可以移动这个区域
也可以放大或缩小它
我们甚至可以新增其它的分析区域
或是将现有的区域删除
如果在锐利化过程中
影像有明显的杂讯或不自然的纹路
你可以调高「平滑化」
和「抑制不自然感」这两个滑杆
调整好之后按下「确定」按钮
那同样我们来比较一下
这个是套用「防手震」之前
这是套用后
然而,如果你手上的图片摇晃比较严重
那即使套用了「防手震」的功能
也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
当然,这几年人工智慧的发展日新月异
不久前我也有看到一片文章
介绍到 Google 利用了神经网络学习的方式
来将低解析度的图片重建为高解析的影像
所以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一天
也许真的有这样的「黑科技」
可以拯救那些拍坏的相片了
好,那我们今天就先介绍到这里
我们下回再见,拜拜